传统单端传输的三大死穴:
1️⃣ 电磁辐射污染: 5V电压摆幅 → 天线效应发射EMI噪声
2️⃣ 共模干扰脆弱: 地电平波动直接淹没信号完整性
3️⃣ 速率天花板: >200MHz时信号振铃导致眼图闭合
LVDS革命性突破:
✅ 采用差分传输 → 电磁场自抵消
✅ 电流型驱动 → ns级切换速度
✅ 350mV低压摆幅 → 功耗降至1/10
规则:
<TEXT>
+3.3V
│
┌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┐
Q1↑│ │Q4↑
Tx+ ◄──┤ 电流导向单元 ├───► Tx-
Q2↓│ │Q3↓
└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┘
│ 恒流源3.5mA
GND
操作逻辑:
必须满足:100Ω终端电阻 = 传输线特征阻抗Z0
阻抗失配后果:
干扰类型 |
单端传输影响 |
LVDS对抗效果 |
共模噪声 |
直接破坏信号 |
接收端只检测差分电压 → 自动豁免 |
空间辐射 |
EMI超标30dB |
磁场极性相反 → 辐射相消90% |
串扰(Crosstalk) |
邻线误动作 |
ΔI ≈0 → 电磁耦合趋近于零 |
实测数据:在工业变频器旁布线时
接口类型 |
电压摆幅 |
传输速率 |
单线功耗 |
TTL |
3.3V |
100Mbps |
22mW |
LVDS |
350mV |
3Gbps |
1.5mW |
节能原理:P ∝ f·C·V²
LVDS通过压降V²项,实现功耗数量级坍塌
<TEXT>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驱动IC │
│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│
│ │ 并转串引擎 │ │ ───────► LVDS_Clk+
│ │ RGB 8bit → 7:1 │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► LVDS_Clk-
│ └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│ ──┬───► Ch0_Dat0+
│ ├──3组通道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► Ch0_Dat0-
│ │ │ ──┼───► Ch1_Dat0+
│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└───► Ch1_Dat0-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...21对差分线
数据传输机制:
带宽优势:(以1080p@60Hz屏为例)
传输距离 |
板材选择 |
线宽设计 |
大速率限制 |
<20cm |
FR4普通PCB |
差分阻抗100Ω±10% |
可达3.4Gbps |
20cm-1m |
超低损板材(M6) |
加参考层地平面 |
建议<2Gbps |
>1m |
屏蔽双绞线缆 |
外加磁环抗干扰 |
典型500Mbps |
断路核验:时域反射计(TDR)测试阻抗连续性
拓扑类型 |
适用场景 |
分支长度限制 |
终端匹配规则 |
点对点 |
屏←→主板 |
无分支 |
100Ω终端电阻 |
菊花链 |
多相机同步 |
大支线≤1/10波长 |
仅末端接100Ω |
多分支 |
工业传感器总线 |
需阻抗匹配器 |
每分支接150Ω削弱反射 |
参数 |
LVDS |
eDP |
MIPI-DSI |
传输机制 |
电流模差分 |
电压模差分 |
LP/HS双模 |
大速率 |
3.4Gbps/对 |
8.1Gbps/对 |
10Gbps(4对) |
供电要求 |
3.3V单电源 |
1.8V/3.3V |
1.2V多域供电 |
适场景 |
工业大屏 |
笔记本内嵌屏 |
移动设备屏 |
胜负手:LVDS在EMC性能上仍具碾压优势 → 医疗CT机屏100%采用LVDS
终极哲学:
LVDS本质是通过镜像电流在铜分子海洋中构建微电压峡谷,让数字洪流以 节电的方式穿越电磁雷区。当100对差分线在PCB上平行推进时,差分对的精密对称性正在用物理法则证明:对抗电磁混沌的终极武器,恰是宇宙深刻的平衡之美。